2024,石化业待有新突破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傅向升      发布时间:2024-1-26 15:35  |  

经过2023“筑底年”,石化行业将以高质量发展迎来企稳回升年。

  2024年,将是我国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新突破的一年。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将继续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石化行业和石化企业的现状和实际,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创新驱动、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突出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科技水平高、资源消耗少、“三废”排放低、经济效益好,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

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可以有多个指标为表征,但最重要的应当是做强,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直观的应当是效益水平。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化产业总体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突破,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主要产品产能产量不断实现新跨越,上榜“世界500强”榜单的石化企业不断有新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们的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我国石化行业整体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做强仍在路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2023年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为例。从发展速度上看,中国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从1995年只有3家企业上榜到2023年新榜单有142家,上榜数量连续4年位居榜首,让世界各国侧目。而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上看,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833亿美元,全部500强上榜企业是819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是959亿美元。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略高于榜单平均值,但低于美国上榜企业平均值。效益的差距就更大了。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9亿美元、全部500强上榜企业是58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是80亿美元,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全部上榜企业的67%、是美国上榜企业的48.7%,也就是说全部榜单的平均利润是我们的1.5倍,美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我们的2倍多。从平均销售利润率看,大陆上榜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是4.7%、全部500强上榜企业是7.1%、美国上榜企业是8.3%,差距也是明显的。所以说,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石化行业和企业做强,摒弃过去拼规模、拼资源、拼投资的传统发展模式和思路,聚焦主业和创新,培育更多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创新驱动发展

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是石化产业和企业迈向新型工业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一驱动力。近年来,行业在油气勘探技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如新型煤气化炉和气化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制油产业化技术以及聚氨酯用异氰酸酯、尼龙新材料、聚碳、PMMA、有机硅和氟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并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最大的短板和制约,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创新机制以及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方面差距明显,如高端聚烯烃、高强高模碳纤维、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膜材料以及高纯试剂等高性能材料和高端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这就要求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一定要坚守创新驱动不动摇,不断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力度,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行业应按照《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南》的总体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较为完善的行业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以自立自强为核心,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补短板”技术,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工程和组建创新平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推动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出关键性步伐。要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集聚力量组织和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绿色低碳发展

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是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石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原料结构偏重和产品结构偏重。

原料结构偏重是因为与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相比,我国石化领域不论是原料用能还是燃料用能中以煤炭为原料和煤化工路线比重过高,其基础产品中煤头合成氨和煤头甲醇都占总产能的70%以上,聚氯乙烯电石乙炔路线占比也在70%以上。而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的这些产品,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或乙烯氧氯化工艺。以煤炭为原料合成油品或制取化学品的过程中,碳排放量远高于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

产品结构性偏重主要是大宗基础化学品过剩、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石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以纯碱、烧碱、合成氨、氮肥、硫酸、磷肥以及基本有机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材料为主,产能产量、吨位规模都是世界第一。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物耗、能耗、排放远高于精细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

就石化全行业和生产基础化学品、通用合成材料的企业来说,与发达国家以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企业相比,其绿色化、低碳化方面面临着更为严苛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立足石化产业的现状和实际,既要通过产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计民生以及高端制造、战略新兴产业提供重要保障和配套支撑,又要加快石化产业和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石化行业和广大企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首要举措是节能。我国目前总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美国的3倍、欧盟国家平均值的3.8倍、日本的7.2倍。石化行业近年来在创新与不断总结提升中深入开展“能效领跑者”和“水效领跑者”活动,在不同专业领域打造了一批标杆企业,推动全行业和石化企业能效水平和水效水平持续提升有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和减排的潜力空间巨大。这就要求石化行业和企业一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此外,要重视生产过程的电气化,如用绿电代替煤电和气电,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如绿电裂解代替传统的蒸汽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微通道反应器等新工艺和高效反应设备及其新技术。

数字化发展

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是数字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可见,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和企业以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开启并加快探索智能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在“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催生出了一大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

截至2023年三季度,我国共有100家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园区创建,其中有40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重点企业和园区先行先试,带动全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了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营运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国家管网以及一大批石化企业,不断探索并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推动了实现以数据和知识驱动的管理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管网、智慧销售、智能工程等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延长石油数字采油法的应用,实现了业务数据在线化、动态分析智能化、业务协同闭环化,将数字化深度融合采油业务,实现了成本、用工、工作强度“三降低”,效率、效益、管控水平“三提升”;用工总量下降35%,原油采收率提高3%~5%、工作效率提高45%以上。

通过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园区不仅实现了智能控制、风险识别、实时预警,而且在整合信息化资源以及园区内资源配置、能效优化、安全生产管控、环境生态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实现了重大风险源监控、园区封闭管理、可视化操作、现场人员行为识别、应急处置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特殊作业和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与预警,工厂与园区的本质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的一年,要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的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要打造企业数据集中共享平台、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并遴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

在化工园区的管理与创新发展方面,要组织实施好“智慧化工程”,加快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建设可共享、可追溯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打造响应快速、决策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合作中发展

近年来,石化行业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贯彻“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新的一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石化产业应重点在 “两线、一屏、一面”上发力。

“两线”即“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有10年,已经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地区,共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书,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互联互通、多边贸易与繁荣、多边合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和显著的成效。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做出不懈努力。“一带一路”是破解海权国家传统思维的战略创新,西方列强海上霸权的传统思维是控制海洋、控制商路、原料和市场,而“一带一路”则是海陆并进,特别是“西部陆海大通道”对新欧亚大陆桥、中巴、中亚、中蒙俄等经济走廊都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一带一路”对于石化产业深化国际合作也是意义重大。“一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贸易大通道,也是石化产业共建产业园区、产业向中亚梯级转移和深化与欧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通道;“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重要能源通道,也是石化产业原料供应链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也是石化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往复式循环”的重要通道。

“一屏”即似“孔雀开屏式”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石化产业与RCEP各国在产品互补、市场互补、产业链互补以及优势协同、创新协同、共促发展等多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日和中韩在基础化学品、中高端产品以及高性能材料和高端纤维、高端膜材料等领域互补性强;中澳在能源和原料领域市场互补性强;中国与东盟10国和新西兰不仅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以及农副产品产品互供、市场互补方面各有优势,而且在油气资源、天然橡胶、投资建厂等方面已有深度合作。中国与RCEP各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是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双循环”的重要区域。

“一面”即全方位开放和全方位国际合作。以中国为坐标向西是中欧产业链互补、中高端产品互补、协同创新为重点,中非(含海湾地区)是资源合作、投资兴业、共促发展为重点。以中国为坐标向东,与北美是能源、资源、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与南美是资源、产品与市场等合作为重点。特别是中国的农化产品与南美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以中国为坐标向北,中俄合作越来越密切,中俄能源大通道越来越畅通。除了油气领域资源方面的广阔合作外,中俄还在拓展炼化、化肥、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合作空间。以中国为坐标向南,中印在农化产品、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脑洞大开,中石油与舍得酒业联手制气

三大汽车央企联合组建电池“国家队”,与宁德时代“硬

又一合资公司裁员两千人,日系车企深处紧急关头

时评更多